高质量发展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所实现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如果经济循环过程中出现堵点、断点,循环就会受阻,在宏观上就会表现为增长速度下降、失业增加、风险积累、国际收支失衡等情况,在微观上就会表现为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居民收入下降等问题。”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更加充沛的内在动能,必须建立高效的统一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能就是创新。惟有创新才能突破经济循环过程中的堵点,链接经济循环过程中的断点,畅通经济循环过程中的节点。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能要充分释放还需要外部条件作用,而高效统一的大市场就是这个外在条件。高效统一的大市场有利于经济要素自由便捷流动,有利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创新驱动与统一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在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必然要求。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公布,其中明确指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立足内需,畅通循环,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首先是国内市场的畅通无阻。技术创新的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也首先是由国内市场产生的。所以,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全球疫情暴发的背景下,必须具备大局观、全局意识,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践中必须防范“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不关心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只考虑建设本地区本区域小市场、搞自己的小循环”。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方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力量将大打折扣甚至无从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中央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南沙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均是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先行探索和尝试。在此过程中,为了突破体制机制约束,大湾区进行了诸多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如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双管委会”机制、“飞地经济”模式等,均是为促进大湾区要素便捷流动、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所做的努力。
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本质上仍是为了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2021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调控体系不够完善,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够强,内外贸融合发展不够顺畅等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建设更高形态的发展模式。更高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更加开放的经济生态系统,是生产要素可以自我内部循环与内外部生产要素可以便捷流动互通有无之间的更高水平的平衡。这样的平衡可以保证经济体自身独立性的同时,又可以与更大范围的经济生态系统保持协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到达这样一种状态。因而,我国在经历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经济发展阶段后,必然要求内外贸逐渐走向融合。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的功能与作用将进一步凸显。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将扎实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在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它们在设立之初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而且,由于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当然也包括自由贸易港,是依托母体经济设立的,与广阔的腹地市场没有分割,所以天然上成为了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最佳网络节点。从这个层面讲,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率先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招数”。